臨近歲末,又到了回顧過去、展望未來的時候。即將過去的2013年,對於中國外交來說稱得上是個豐收年,至少有50名外國政要在今年訪華,其中既有西方國家的首腦,也有諸多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;與此同時,中國新一屆領導層也頻繁出訪,足跡遍及美、歐、亞、非等大洲。可以說,中國外交在2013年又一次掀起了高潮。
  對於西方媒體來說,相較於單純數字上的突破,他們更關心中國外交風格上的變化。連日來,不斷有外國媒體為中國總結一年來的外交表現:英國《金融時報》稱,自2008年之後,中國越來越明顯地意識到她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國家,在國內經濟穩步增長、國際經濟普遍低迷的背景下,中國有更大的資本向面對她的人施加更強的影響力;在東海、南海領土爭端以及劃設防空識別區等問題上的強硬態度,讓人感到中國似乎開始告別韜光養晦的“謙虛”時代。而在美國《基督教科學箴言報》看來,雖然中國無論在心態還是在行動上都越來越像一個超級大國,但實際上中國人並沒有“統治世界”的念頭。
  看似矛盾的結論,實際上反映出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外交戰略不同層次的解讀。對於習慣了用各種“主義”概括本國不同時期外交特點的西方人來說,他們更熱衷於將中國的外交變化看成單獨的點或面,而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孕育出的中國外交戰略,則始終強調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。
  在這個過程中,中國始終以維護國家利益、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作為外交理念,同時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對具體政策做出調整。在尚無能力充分參與國際事務時,中國一方面加快增強自身實力,一方面通過對外友好為世界和平做貢獻;隨著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,中國越來越感受到承擔國際責任的重要性。
  可是,這一轉變卻被西方國家視為挑戰,甚至是威脅。近年來,世界和平與發展遭遇到許多阻力,作為負責任的大國,中國在經濟上強調合作共贏,在政治上呼籲凝聚共識、倡導多邊機制。所有人都能夠看到,在適應世界變化的過程中,中國有所作為的同時,卻從未嘗試將這種影響力轉化為霸權。
  然而,這是否就說明中國會一直保持西方所謂的“謙虛”呢?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方面,回答當然是否定的。在領土爭端問題上,西方輿論對於中國的據理力爭大加指責,可如果換成他們自己,這種“道德標桿”還能豎起來嗎?對於捍衛領土主權,中國的立場是堅定的,對於破壞國家利益的行為,中國的態度會更加強硬,這同樣是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內容。
  作為新興國家,中國的發展將為世界帶來積極的變化,這種變化不會以破壞別國的發展為基礎,更不會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。中國深知,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不僅需要自己的努力,更需要全世界的共識與合作。一個越來越強大和自信的中國正以實際行動適應世界的變化,世界是否也應該在面對中國的變化時摘掉有色眼鏡呢?(蘭旻 《世界新聞報》評論員)  (原標題:中國是否該告別“謙虛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lumenvzchk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